7月的江阴,热浪翻涌,激情澎湃。2025年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(ROBOCON)在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激战正酣。赛场上,不仅是智慧与技术的较量,更是对装备极限的考验。在激烈的对抗中,西安交通大学战队的碳纤维连接件突发层裂,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战队的碳纤维钩也因高强度对抗而断裂——关键时刻,一家来自江阴顾山的企业挺身而出,以专业技术和高效响应,为大赛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
赛场即战场,故障即军令
作为受邀参展企业,江阴市东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得知两支队伍装备受损后,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。公司立即调配高性能碳纤维原材料,连夜组织技术骨干分析结构、设计维修方案,并承诺为赛事提供免费紧急支持。
“把赛场当考场,把故障当课题。”东立新材料科技负责人表示。在24小时内,团队完成了西安交大所需连接件的固化、机加工与质量检测,并第一时间送达现场;南理工江阴校区队的碳纤维钩也将在次日完成交付。这一“赛场时速”,不仅体现了企业对青年科创事业的支持,也展现了其在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技术底气。

小零件背后的大科技
江阴市东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,虽是一家年轻的企业,却已建立起从“织布—预浸—固化—精加工”的全线产业链,成为江苏省内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领域的优质供应商。
公司专注于特种纤维如碳纤维、芳纶的编织与复合材料成品研发,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、高速列车、应急救援、新能源汽车等领域。在此次ROBOCON的支援中,其所使用的快速固化工艺、高强纤维混编技术,正是企业多年来在“小零件”中锤炼“大科技”的缩影。


从“织线起步”到“黑色盔甲”
东立新材料从一条纤维编织线起步,短短数年间,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复合材料产线。企业掌握高强碳纤维与芳纶混编工艺,推出轻质复合板材与异形结构件,在航空、汽车、机器人等领域不断落地应用。
更值得一提的是,企业独创的快速固化工艺,将原本需要数周的异形件交付周期压缩至“次日达”。在顾山新建的智能化车间中,一卷卷看似普通的黑色纤维纱,经过预浸、热压、CNC精修等多道工序,化身为比铝轻、比钢强的“黑色盔甲”,成为机器人、新能源、高端装备中的关键支撑。

加速创新,布局未来
东立新材料坚持将“实验室”建在生产一线,通过工艺创新不断突破交付极限。目前,企业主打产品已涵盖碳纤维编织布、防弹级芳纶织物、新能源电池包上盖、储氢罐缠绕材料等,并为国产大飞机、高速列车等重点项目提供配套。
面向未来,企业将持续加码产学研合作,布局可回收纤维、3D打印连续纤维等前沿方向,致力于成为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创新引擎。
“我们愿以此次大赛为契机,与更多高校展开深度合作,以‘小零件’托举‘大科技’,为更多青年的创新梦想护航。”东立新材料科技表示,将继续秉持“顾山企业担当”,在中国智造与新材料创新的道路上坚定前行。
中文简体
English
عربى
Tiếng Việt







